中正商圈: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為臺南市著名的商業區域,以生活精品、戲院、服飾與美食小吃等聞名。區域內商家應有盡有,於海安路地下街工程動工前此區域為臺南市區內人潮所在地,昔日亦有「不夜城」之稱,但由於海安路施工封閉長達十年,造成商圈嚴重衰退
中正商圈是台南是歷史最悠久的商業區。該地區為清代雍正時期的五條港,是臺灣府城最重要的商業門戶。
日治時期為末廣町,因市區改正與台南運河開通,成為當時臺南驛到臺南運河之間的重要軸線。1927年末廣町一代決定興建連續的商店住宅,是臺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設計的市街
1932年12月5日位於二丁目的林百貨開幕,末廣町成為當時臺南市最繁榮的商業區,因此有「銀座」之名。
台灣光復之後,許多外地人到該地購買生活用品、大量批發,商業更為活絡,而中正路西端為昔運河盲段,漁船可駛入,在漁市場靠岸卸貨拍賣。
1963年位於運河盲段旁的合作大樓落成,是當時臺南首屈一指的複合性商業大樓,不但是全城最高的建築地標,也是受歡迎的庶民娛樂場所及客運車站,將中正路的商業發展帶到極點。隨後運河盲段填平
1983年中國城落成,有地下街美食廣場、商店街、戲院等設施,全盛期為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1993年海安路地下街動工,因工程延宕與施工時封路,阻斷了中正路人潮,導致中國城與中正商圈沒落。
2002年底海安路重新通車,隨後經藝術造街、五條港文化園區再生等計畫,海安路重新復甦,成為極具特色的藝文與商業場所,相對於海安路的重生,中正路卻已不如往日榮景。
2013年合作大樓已拆除。同年底台南市長賴清德宣布,
預定2014年年底執行中國城爆破計畫,讓原址回歸落日大道中的一環,使安平運河及安平港結合一體。
而未來中正商圈預計隨著運河星鑽、林百貨重新開幕、海安路文創大街等計畫,打造為「台南文創大道」的一環,發展特色觀光與商業活動。
周邊
中正銀座商圈
海安路商圈
國華友愛商圈
西門淺草新天地
海安路地下街
海安路地下街初期為臺灣台南市西區中正商圈內針對海安路周邊路段之路面拓寬、市集地下化及停車場工程,舊稱「台南市海安路地下街工程」;2002年通車後,為配合街道景觀改善及相關都市計畫以爭取中央補助,改稱「台南市五條港再生計畫工程」,另稱海安路商圈,為近二十年來影響台南市中西區發展深遠的工程案。1992年1月開始規劃、1993年4月動土,工程路段為海安路部分路段,北起民族路三段,南至府前路,規劃全長為八百一十六公尺,寬四十公尺。
該工程案路段區域係原沙卡里巴市集海安路部分舊址,為中正商圈主要腹地,原本地下街工程欲將台南市西區作為都市化及商業發展的跳板,然因種種因素導致台南市西區商業區加速沒落,形成台南市西區發展之瓶頸,自開工至全面通車前近十年(1993年中-2002年底)又稱「沒落的十年」。
原本的規劃是地下一樓一半為停車區一半為美食區,地下二樓全為停車區,共1348個停車位。賴清德接任臺南市長後,將停車位縮減為1122個,地下一、二樓都有文創空間。2012年12月28日開放308席停車格營運。
於2014年3月28日,臺南市政府與璨驛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正式將海安路地下停車場委外經營。
影響海安路地下街開發案因工程浩大而受到當時台南市市民及西區居民的高度關注,然而該案因工程延宕等因素遲未開通、施工時封路時間過長(近10年,1998年部分進行通車)及環境影響等,為中西區商業區域及中正商圈沒落之最大關鍵點。
另因該案工程耗資甚鉅(當時約新台幣42億元)以及期間傳出多起工程弊案,造成市民反彈及不滿;後由繼任市長張燦鍙著手進行海安路開放通車之規劃,並於2003年由市長許添財進行全面通車。初通車時原位於民族路三段與海安路二段路口北側南向車道之工程通道孔(原設計為地下街出入口)由鐵皮鋪蓋,當時被稱為「上億元的大洞」。
西門路
西門路為臺灣臺南市貫穿市區西側的南北向主要道路之一,因經過臺灣府城西門而名
沿革
古時西門路原是海岸線,清代為城牆所在,有城邊街之稱。日治時期把城牆拆除之後建成西門町通,都市計畫中編為三等十四號道路。
原西門路南起府前路,北至成功路。1980年代初期,台南市區道路重編,將同屬三等十四號道路的逢甲路(今西門路一段)與立人路(今西門路三段)併入,原西門路改為西門路二段,再將公園北路至正覺寺間新開闢之道路列為西門路四段。另外在2004年1月1日中區與西區合併為中西區之前,位於成功路與永華路一段中間的西門路段則曾作為兩區的界線。
專業街
西門路也是臺南著名的「銀樓街」,同時在西門路與中正路口處的不動產亦為全臺南市公告地價最高的之地段。
留言列表